
皓魄当空宝镜升,云间仙籁寂无声。
平分秋色一轮满,长伴云衢千里明。
狡兔空从弦外落,妖蟆休向眼前生。
灵槎拟约同携手,更待银河彻底清。
译文、赏析 / 严勇
译文
图片
皎洁的月亮,像宝镜般升起在夜空中。高远的云端,神仙的乐曲也停了,此时,寂静无声,万籁俱寂。
这一轮中秋的满月,将秋景与秋月各占一半,美得不分上下,它长久地陪伴着高远天空,将千里夜空都照亮。
这圆月之夜,我仿佛看到玉兔在从桂枝边灵巧般跳跃,想落到人间。妖蟆呀你休要用你的阴影挡住我专注的眼神。
玉兔啊,你别落下,今夜我打算在银河更加清澈的时分,坐上仙人的木筏,与你相约仙境,携手共渡这美好时光。
注释
图片
皓魄:指月亮。
宝镜:指月亮。
仙籁:仙境的声音。
妖蟆:传说中的月里蟾蜍,能食月,使月亮产生圆缺变化。
银河:天河。
注释引用:百科赏析
图片
这是宋代诗人李朴的一首中秋诗。
据《宋史》记载,“钦宗在东宫闻其名,及即位,除著作郎,半岁凡五迁,至国子祭酒”,考钦宗即位在宣和七年十二月(1125),此诗可能就作于次年中秋,因为再过一年就是靖康之变,已经失去了写作的心境。
可以说,这是北宋最后的一次完美中秋夜。它预示着繁华如梦,美好终究难留。正是因为这一年中秋难得的太平,以及诗人隐隐约约感觉到的大厦将倾,使得诗人将大宋最后的完美之夜呈现出来。这也是“清明上河图”最后的荣光。
不得不说,这首诗的意境绝配《清明上河图》。一流的诗作,加上一流的画家,加上宋徽宗的瘦金体,此时的大宋文艺已达鼎盛,而国家已腐朽不堪,专注艺术之美的北宋,注定是不幸的。“玉树后庭花,花开不复久!”陈后主的前车之鉴犹在,宋徽宗与宋钦宗却又步了后尘。
艺术的美,让我想起了北齐,想起了那些北齐石窟与石刻,那样的精美绝伦,竟然是二十多年间刻成的,其艺术之美,极其绚烂,而亡国之速,也是瞠目结舌。难道耗尽国力,只为了今朝一醉。
在李朴笔下的中秋,在1125年的中秋,在北宋即将亡国前的中秋,这月色是真美啊!短暂宁静过后的慌乱,短暂繁华过后的破败,让我想起了“寻寻觅觅,冷冷清清,凄凄惨惨戚戚”的李清照。
记住这个与众不同的中秋月吧!世人对于和平的渴望,对于安宁的向往,对于美好的探寻,一直都在。如果说苏东坡笔下的中秋还有那么一丝忧虑的话,“我欲乘风归去,又恐琼楼玉宇,高处不胜寒。”李朴笔下的中秋,则是最后的狂欢,一如李煜笔下的“凤箫吹断水云间,重按霓裳歌遍彻。”又或是“凤阁龙楼连霄汉,玉树琼枝作烟萝”。明知道大厦将倾,却故作繁华态。
这首诗中“平分秋色一轮满,长伴云衢千里明。”是千古名句,将中秋之月写得极美。说它可以平分秋色。秋色有多美,月色就有多美,各占一半 ,不分上下。诗人祝愿中秋月能够长久地陪伴天空,照亮夜空,不就如同北宋永远都在。这首诗一定写进了宋钦宗的心里去了。
“妖蟆休向眼前生”的“妖蟆”是否有所指,我们不得而知,但朦朦胧胧中,我们也有此隐约感觉到了一丝怪异。其实,中秋的明月一直如此,但月亮下的国家却不一样了。这就是李白“今人不见古时月,今月曾经照古人”的感叹吧!
“人生代代无穷已,江月年年望相似。”但愿江月如此,人也如此,“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。”这是苏东坡的祝福,也是所有人的心声吧!祝愿祖国繁荣昌盛,祝愿每个人平安幸福!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宝利配资-宝利配资官网-配资论坛开户-配资实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