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9月22日召开的“第三十二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暨展览会(SAECCE2025)和汽车创新技术展(AITX)媒体沟通会上,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侯福深指出,当前中国汽车产业的成就已超越单一技术或市场的突破,演变为一场以低碳化、电动化、智能化为核心的系统性革命。这场变革由技术、需求、生态三重引擎驱动,正在重塑汽车产业的五大体系——技术、创新、产品、产业与市场。这一论断的发布恰逢第三十二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暨展览会(SAECCE2025)开幕前夕,这场将于10月21日至24日在重庆科学会堂举办的行业盛会,预计吸引全球30余国超10000名专业人士参与,成为观察中国汽车产业变革的最佳窗口。
\n技术体系:从追赶者到标准制定者
\n中国汽车技术路线的迭代速度令人瞩目。以《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3.0》为例,其构建的“1+6+6+X”框架不仅覆盖传统动力升级,更在固态电池、车路云一体化等前沿领域提出全球领先的技术指标。数据显示,2025年国内电动汽车动力电池能量密度较五年前提升40%,成本下降50%,这种“性能倍增、价格腰斩”的进步,被业内比喻为“用手机迭代的速度改造汽车心脏”。而在智能化领域,中国L4级自动驾驶测试里程已占全球总量的60%,车规级芯片国产化率突破35%,逐步打破“缺芯少魂”的桎梏。
\n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侯福深
\n创新体系:产学研用协同的“热带雨林”生态
\n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公布的五大主论坛议程显示,2025年企业首发量产技术同比增长20%,其中70%来自整车企业与高校的联合实验室。这种“研发出题、市场答题”的模式,催生了诸如宁德时代麒麟电池、华为ADS 3.0等标志性成果。正如参会专家所言:“过去是高校闭门造车,现在是车企带着需求清单直接入驻实验室。”更值得关注的是,年会特设的“汽车创新技术展(AITX)”首次独立成展,25000平方米展区汇聚200余家企业的尖端技术,相当于将全球汽车科技的“创新浓度”压缩在一个巨型试验场中。
\n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 陆丽俐
\n市场体系:从规模红利到结构升级
\n中国连续十年稳居全球最大汽车消费市场,但2025年的新变化在于需求分层。根据SAECCE2025发布的消费者调研,高端电动车渗透率达28%,智能座舱选配率超90%,显示市场正从“有没有”转向“好不好”。这种转变倒逼企业重构产品矩阵:比亚迪“仰望”系列突破百万售价天花板,而蔚来子品牌“乐道”则用模块化电池技术覆盖城乡市场。市场分析师用“金字塔变橄榄球”形容这种结构变迁——中高端产品正成为新主流。
\n产业体系:全球化2.0时代的中国方案
\n中国汽车出口量在2025年预计突破600万辆,但真正的变革在于输出模式升级。SAECCE2025将发布的《车路云一体化甲所行动组织白皮书》,标志着中国开始向海外输出“智能交通整体解决方案”,而非单一产品。例如长安汽车在东南亚建设的“智慧交通示范区”,打包出口包含V2X路侧设备、云端调度系统在内的全套技术包。这种“交钥匙工程”模式,被国际媒体评价为“从卖汽车到卖交通操作系统”的跃迁。
\n政策与低碳化:双轮驱动的制度创新
\n低碳转型不仅是技术命题,更是制度设计。年会专题论坛披露,中国汽车产业碳足迹管理平台已接入全产业链80%以上企业,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“从铁矿到轮胎”的全程追溯。政策制定者将此比喻为“给碳排放装上扫码枪”,而企业则通过碳积分交易获得新盈利点——特斯拉2024年在华碳交易收入达18亿元,超过其部分车型的整车利润。
\n汽车创新技术展AITX LOGO
\n在这场即将启幕的行业盛会上,五大体系的转变将以更立体方式呈现:130场学术会议中,智能网联与新能源议题占比65%;“会”“展”“赛”融合的模式,让技术路线辩论、产品实测演示、创投对接在同一时空发生。正如侯福深所言,中国汽车产业正在经历“从大树到森林”的蜕变,而SAECCE2025恰是观察这片新生态的显微镜与望远镜。对于从业者而言,这场变革既意味着高压竞争,更孕育着重新定义游戏规则的历史机遇。
\n上游新闻 丁如瑶
宝利配资-宝利配资官网-配资论坛开户-配资实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