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大河网讯(记者 莫韶华)10月18日晚,河南艺术中心大剧院灯火璀璨,掌声如潮。“出彩河南 树业建功”2025豫剧人李树建携弟子暨戏曲名家专场晚会在此举行,为历时多日的全省巡演画上圆满句号。

根植中原,铸就“忠孝节义”艺术丰碑当晚的演出,以《忠孝节义·赓续传承》拉开帷幕,李树建的弟子们各展绝活,展示了豫剧人李树建的代表作《程婴救孤》《清风亭上》《苏武牧羊》《义薄云天》四部曲独特的艺术风格。李树建演唱了豫剧《清风亭上》“奴才全将良心昧”一折。他从台上到台下,从台前到观众中,泪水练练的“张元秀”也让观众感动到哽咽。

在“沉浸式”演出中,演员与观众互动频繁,后台准备、化妆过程也被纳入展示环节,辅以通俗易懂的剧情讲解和唱腔解析,拉近了古老艺术与现代观众,特别是年轻群体的心理距离。

倾囊相授,擘画“学院派”传承蓝图“戏曲的繁荣,关键在人才。”深谙此道的李树建,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人才培养之中。他意识到,仅靠口传心授的传统师徒模式,难以满足新时代对戏曲演员综合素质的高要求。为此,他积极奔走,促成并亲自组织了“中国戏曲学院李家弟子表演进修班”。这是一个具有战略眼光的举措。他将来自基层院团、民营院团、新文艺群体的弟子送入中国戏曲的最高学府,进行系统化、理论化的深造。这不仅提升了弟子们的专业技能、理论修养和审美眼光,更重要的是,将“李派”的艺术实践与国家级戏曲教育体系的资源深度融合,探索了一种“名角传授+高校育才”相结合的新型传承模式。

晚会上,33名进修班学员带来的互动小品《我们结业啦》,以生动活泼的形式汇报了学习成果,展现了戏曲传承后继有人的喜人局面。这个进修班,宛如一个艺术熔炉,为豫剧乃至更广泛的地方戏领域,锻造着一批兼具扎实功底与开阔视野的新生力量。值得一提的是,豫剧名家柏青、李金枝、盛红林以及曲胡演奏家张付中也亮相演出现场,展现了豫剧艺术的繁盛。

守正创新,引领“跨剧种”融合探索李树建的视野并未局限于豫剧一域。他深知,中国戏曲百花园的繁荣,需要各剧种的共同绽放与相互滋养。晚会上的稀有剧种联唱《百花齐放绽梨园》,让大弦戏、道情、宛梆等非遗剧种惊艳亮相,这正是他致力于保护地方戏曲多样性理念的体现。而更具创新意义的,是晚会上的多剧种表演《程婴救孤》。李树建的弟子们分别用婺剧、粤剧、蒲剧、曲剧、豫剧等不同剧种演绎同一剧目。这种“一戏多唱”的尝试,打破了剧种壁垒,让观众在对比欣赏中,领略到不同戏曲语言、音乐唱腔对同一故事内容的独特诠释,充分展现了传统经典跨越地域和剧种的艺术生命力。这不仅是艺术形式上的大胆实验,更是对戏曲传承与发展路径的深刻思考——在坚守本剧种特色的基础上,积极借鉴吸收其他剧种的优长,方能推动戏曲艺术在创新中永葆生机。

薪火相传,共谱豫剧未来新篇晚会的压轴节目,李树建携全体进修班弟子共唱《大登殿》选段,场面宏大,气势磅礴。这既是整场晚会的高潮,也象征着李树建艺术精神的接续与传递。从台前的光芒万丈,到幕后的呕心沥血;从个人艺术的精进不止,到群体传承的体系构建,李树建完成了一位艺术家从“名角”到“导师”的华丽转型。回顾李树建的艺术人生,是一部个人奋斗史,更是一部豫剧在新时代的传承发展史。他以经典作品立身,以创新传播拓路,以系统育才固本,以开放融合增彩。他用自己的毕生心血,生动诠释了“树业建功”的深层含义——不仅在于个人艺术之树的枝繁叶茂,更在于推动整个豫剧事业森林的蓬勃生长。“我一见老母亲跪金殿……”那熟悉的唱腔依然回荡在耳畔,而更多的戏曲新苗,已在李树建等老一辈艺术家的悉心浇灌下破土成长,预示着河南戏曲,乃至中国戏曲更加璀璨的明天。这场收官晚会,不仅是一次巡演的结束,更是一段新征程的开始,在李树建等一代代戏曲人的接续奋斗中,梨园薪火必将生生不息。举报/反馈
宝利配资-宝利配资官网-配资论坛开户-配资实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