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浩气还太虚,丹心照千古。
生平未报国,留作忠魂补。
译文、赏析 / 严勇
译文
图片
虽然英勇就义,但我的浩然正气,必定会回归太空,而我的一片赤诚之心,也必将照耀千古。
唯一令我遗憾的是,这一生尚未来得及报效国家,那就让我死后,化作忠魂来弥补吧。
注释
图片
浩气:正气。
丹心:红心,忠诚的心。
生平:一辈子,一生。
忠魂:忠于国家的灵魂,忠于国家的心灵、精神。
注释引用:百科赏析
图片
诗歌触及生死,才是好的诗歌。除了生死,一切都不算大事。当然,不仅仅是诗歌,文学与艺术也是一样。《兰亭集序》若是没有“死生亦大”的论述,那么它只能是一流的书法作品,但是因为它论及生死,所以在文学作品里也数上乘佳作。“俯仰之际,已为陈迹”,生死之间,人应该选择如何活下去,以怎样的姿态活下去。
苏东坡《赤壁赋》之所以伟大,也是因为他谈了一个生死问题,“哀吾生之须臾,羡长江之无穷”,生命如此短暂,又该如何应对。
再如《红楼梦》《战争与和平》《乱世佳人》《红与黑》《老人与海》等等名著都会涉及生死这个话题。
人在生死一线之际,最难看出一个人的品性与本性。有的人苟且偷生,有的人宁死不屈,这是人性本质暴露最直接的时候。人性自私与人性光辉,往往就在一瞬间。所以,这样涉及生死的作品,罗密欧与朱丽叶,梁山伯与祝英台,刘兰芝与焦仲卿等等都是爱情中伟大的作品。
文天祥的“人生自古谁无死,留取丹心照汗青”,于谦的“粉身碎骨全不怕,要留清白在人间”,谭嗣同的“我自横刀向天笑,去留肝胆两昆仑”……都是涉及生死的佳作。
这首诗,你要说艺术特色,就是将这首诗往小处说。用生命写出的诗歌,就是最高贵的诗歌,就是比一些为艺术而艺术,无病呻吟的诗歌好太多。
好的诗歌,贵在真情流露,所谓“情动于中”,而这些涉及生死的诗歌,恰恰是真情的体现,是自然的抒发。试问,面对生死,有谁还会开玩笑呢?
“浩气还太虚,丹心照千古。”浩然正气,永远长存,爱国丹心,至死不渝。这样直接明了的语言,你不能说它没有用意象 不够含蓄,赋比兴不够,这样是不对的。当然,我们也可以采用赋比兴,但从内部感情来说,真才是第一位的。只要表达出了内心的这个“真”,用什么技巧倒是其次的了。
“生平未报国,留作忠魂补。”平生遗憾,唯有报国之志尚未实现,姑且留下我的忠魂继续作战吧!这种豪迈的精神,乐观的精神,勇敢的精神,不正体现了诗人真实的内心感受与精神风貌么。好的诗歌,思想精神才是第一位的。所谓“魏晋风骨”,也是因为精神风貌,铮铮铁骨,而名传后世的。
生当作人杰,死亦为鬼雄。类似这样的诗句,我们不妨将之视作精神之美,也是艺术之美的一种,却不能以赋比兴的技巧束缚住它。
汉乐府诗之所以感人,也是很多涉及生死话题,重在表现一个“真”字。杨继盛的这首《就义诗》无疑是汉乐府风格的继承与延续。《诗》三百,一言以蔽之,“诗无邪。”发自内心,天真无邪,自然流淌,犹如溪水汩汩,清澈纯净,一泻千里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宝利配资-宝利配资官网-配资论坛开户-配资实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